(通讯员:赵聿淼 李斯羽 王安琪)2025年3月26日是武汉市第21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。在石门峰纪念公园内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广场上,武汉市红十字会牵头组织举办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活动。雷竞技平台同济医学院红十字会、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雷竞技平台)人体结构实践教学平台教师、本科辅导员代表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计25人共同参加了这堂庄重而温暖的生命教育课。

早上9点,晨光穿透薄雾,洒在镌刻着捐献者姓名的纪念碑上。参与活动的师生在签名墙上郑重签名、表示敬意,肃立于广场。全场集体默哀,装有捐献者骨灰的生态骨灰盒在春泥中静卧,覆上绿植,年轻的医学生们以注目礼见证这一象征生命延续的庄严仪式。
“生命是真实的!生活是严肃的!”学生代表领诵的《生命礼赞》在园区上空回响。随后,医学生们手捧菊花,有序缓步迈向纪念碑,在碑前深深鞠躬、传递哀思。

“从前在解剖台前只知道‘大体老师’,今天看到纪念碑上的一个个名字,突然明白每个编号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。”这些“无语良师”用躯体托起医学进步的阶梯,他们教会同学们的不仅是解剖结构,更是敬畏生命的永恒课题。正如此次活动的主题——“生命·希望”,这场跨越生死的对话,将在代代医者心间永远延续。

参与本次活动的医学生表示,此次纪念活动让他们切实收获了大爱精神的能量。李鑫瑶同学感慨:“站在纪念墙前,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‘大体老师’四个字的分量。他们不是冰冷的标本,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延续我们的医学之路。这些无言的奉献者教会我的不仅是解剖结构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——当有一天我执起手术刀,刀尖落下的不仅是知识,还有无数托付与信任。在此次活动中,我对白大褂的重量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温紫甜同学表示:“初踏入石门峰纪念公园,扑面而来的便是震撼!一张张铭牌、一座座墓碑,记录着捐献者的姓名,彼之血肉,授吾之医理。在献花环节,看到一位银发老妇用那颤抖的手指反复摩挲着铭牌,仿佛在抚摸亲人的脸庞。我忽然明白,遗体器官捐献不应停留在课本上的字面意义,我们作为医学生更应该认识到,每个名字背后都站着无数在生死门扉前执灯的人——解剖刀划开的不仅是皮肤,还有他们为医学事业献身的光辉!”赵聿淼同学谈到,参加完这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仪式,想起了一次实验课的经历——“有一次,正当我们认真观察人体结构时,一位陌生的阿姨突然来访,她推开实验室门问:‘请问遗体捐赠在哪里签字?’解剖台前的我们怔住了。那些曾与我们共享心跳的陌生人,在今天活动的现场正是每一座静默而伟大的丰碑。每个名字都是生与死的渡船,载着求知的目光穿越永恒迷雾,而船舷上闪烁的,正是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星火。”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。在医药事业发展的道路上,红十字精神所倡导的人道、博爱、奉献精神始终熠熠生辉。广大医学生应心怀感恩之心,珍惜学习的机会,坚定为医药事业发展奋斗的决心,在未来的从医之路上,用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,为推动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